东正教教堂建筑历史(二)

(沃洛科拉姆都主教伊拉里昂《东正教》第二册节选)

1  历史背景—会见的会幕和耶路撒冷的圣殿

2 拜占庭传统中的教堂和教堂建筑

2.1 君士坦丁时代之后的基督教教堂

2.2 圣殿是人的形象。“神圣的比例”

2.3 拜占庭的十字穹顶圣殿

2.4 东正教会建筑的民族传统

3 俄罗斯教堂建筑

3.1 基辅罗斯的圣殿

3.2 蒙古入侵后的圣殿建筑。莫斯科罗斯的教堂建筑

3.3 后彼得大帝时期的俄罗斯教堂建筑

3.4 俄罗斯教会的现代教堂建筑

2. 拜占庭传统中的教堂和教堂建筑

2.1 君士坦丁时代之后的基督教教堂

早期的基督教团体并没有随即拥有自己的宗教建筑。耶稣在一个普通的住宅里,铺设整齐的一个大房间里庆祝最后的晚餐(见可14:15;路22:12)。基督复活后,基督教圣餐聚会的场所也是在普通的房子里,是私人住宅的房间(见:徒1:13)。当基督徒在家里掰饼时,他们以喜悦和诚恳的心态进餐(徒2:46)。早期基督教圣餐聚会的这种简朴、私人、家庭式的特点,与后君士坦丁时代的圣殿仪式的庄严性相去甚远。

最后的晚餐. 壁画. Studenica 修道院,塞尔维亚. 13世纪

在公元1到3世纪期间,基督教的仪式经常在地下墓穴中进行,这些墓穴是在地下深达8至25米处挖掘的巨大地宫,当作埋葬地。在罗马帝国的许多城市都发现了地下墓穴,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地下墓穴是很长的通道,在通道柔软的火山岩(凝灰岩)墙壁上凿出横竖上下一个接着个一个的墓穴。为了纪念死者并为他们祈祷,在地下墓穴中凿刻了长方形的教堂。最著名的地下墓穴就在罗马附近。构成罗马地下墓穴的地下通道总长度为几百公里;在地下墓穴中总共有60至80万个墓穴。
 与流行的看法不同,地下墓穴教堂并不是基督徒躲避迫害的藏身之处:通常来说,地下墓穴的位置都是众所周知的。地下墓穴的教堂被用来进行神圣的仪式和纪念死者,特别是那些遗体被埋在那里的殉道者。殉道者的坟墓往往成为地下墓穴教堂的祭坛。地下墓穴教堂以及个别墓穴,最初都是用象征性的图像、图案、古代神话中的情节来装饰;后来出现了基督、圣母、圣徒和神圣历史中的事件的图像。

古罗马地下墓穴教堂

在周日参观地下墓穴是许多虔诚的基督徒的传统。蒙福者杰罗姆证明了这一点。
当我还是个孩子,在罗马读书的时候,我的职责就是和我的同龄人一起,在星期天参观使徒和殉道者的埋葬地,是那些在地面以下相当深的地下墓穴。进入这里,我们看到两边的墙壁上堆满了遗骸;这个地方非常黑暗,似乎先知的话得到了应验:"活着的人下了地狱(诗篇54:16)"。有些地方有来自上方的光亮,勉强足以缓解片刻黑暗的恐惧;再继续前行,又会重新陷入黑暗,人们不禁想起诗人维吉尔的话:"恐惧占据了灵魂,沉默本身是可怕的"。
 除了地下墓穴之外,在1到3世纪期间,作为圣餐聚会的场所也是一些富有的罗马人的房子,特别是这些房子里为聚会和商业会议而设计的特殊房间,称为巴西利卡(basilica大教堂)。

 

“巴西利卡”这一术语(basilica大教堂)既是指宫殿和私人别墅中的小型场所,也是指大城市中心广场上的相当大的建筑,用于政治会议、法庭会议和商业交易。巴西利卡(basilica)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有一个山形屋顶。其入口在建筑的一端;对面另一端是一个半圆形的龛апсида(lat. absida,拱形),即是一个突出半圆形。一座巴西利卡(basilica)可以被分隔成几个有独立拱券的空间(lat. navis--船)до сих пор;一般,这些空间的数量是奇数(通常是3,有时是5)。每个空间的平面呈长方形,由一排排拱门连接的柱子把它们隔开,中间的比旁边的高,通常也更宽。

波西亚巴西利卡。公元前184年

已知最古老的大型城市的巴西利卡(basilica)是位于罗马广场上的波提乌斯(公元前184年)和艾米利亚(公元前179年)。罗马广场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规模宏大的马克森提乌斯-康斯坦丁(306-312年)巴西利卡(basilica),这是一座占地6000平方米巨型的拥有三个厅(lat. navis--船)的建筑。中间的厅的尽头是半圆形的龛апсида(lat. absida),这个中厅由三个十字拱顶覆盖,拱顶由八根柱子和外面的扶壁支撑。外墙是排列了一层层拱形墙洞的结构。

马克森提乌斯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在迫害期间,利用世俗建筑进行基督教礼拜的现象十分普遍。然而,在这一时期,就开始出现了专门为基督教礼拜而建造的建筑。一至三世纪的巴西利卡在外观上与世俗建筑没有区别,人们只有进入其中看到壁画和礼仪用品才能明白是基督教的巴西利卡。此外,建有单独的洗礼堂--为慕道者进行洗礼的房间。

这一时期最古老的至今现存的地上基督教教堂是处在叙利亚杜拉-欧罗普斯镇的教堂。在这座幼发拉底河畔的要塞城市,一座不晚于三世纪上半叶建造的基督教教堂矗立在犹太教堂和密特拉、宙斯、阿多尼斯和其他异教神灵的庙宇旁边。教堂旁边有一个小洗礼堂,与罗马浴场相邻。在256或257年,该要塞被波斯人占领,并摧毁,随后被沙漠吞没。该城镇是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进行的挖掘中发现的。

杜拉-欧罗普斯的教堂

除了杜拉-欧罗普斯的教堂外,地面上没有现存的康斯坦丁时代以前的基督教教堂。这是由于在迫害时期,教堂被异教徒无情地摧毁。只有地下墓穴教堂幸存下来,由于这些教堂的存在,我们对一到三世纪的基督教建筑和美术有了相当完整的了解。

由于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的《米兰敕令》(313年),教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基督教圣殿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在第四到第五世纪期间,罗马帝国遍地建造了许多基督教教堂。313年,君士坦丁皇帝在罗马奠定了拉特兰巴西利卡的基础,这是罗马主教的主要事奉主的场所。324年,在罗马的使徒彼得和保罗的墓址上又建了一座巴西利卡。326-333年,在伯利恒建造了耶稣诞生巴西利卡。336年,在至圣圣墓上建造完成了具有巴西利卡形式的耶路撒冷基督复活教堂。四世纪上半叶,在帝国的东部和西部的其他城市也建造了基督教大教堂。
 然而,基督教建筑艺术的真正 "繁荣 "并不是在《米兰敕令》之后才开始的,而是在阿里乌斯异端最终被击败的381年之后。就是在四世纪末,在狄奥多西大帝的统治下,巴西利卡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开始在所有省份的所有城市建造,如果是主教的大教堂、朝圣地、修道院或最重要的城市,有时是两个或更多为一组同时建设。在意大利、高卢、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和爱琴海沿岸都建有巴西利卡。

君士坦丁大帝将这座城市作为礼物送给基督。
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君士坦丁堡。马赛克

巴西利卡的形式合乎人们将圣殿理解成诺亚方舟,基督徒在其中找到救赎,在生命之海的波涛中驶向天国的港湾。这就是《使徒行传》(4世纪)所说的。

当你组织上帝的教会时,就像一位拥有许多知识的大船的舵手一样召集会议;像对水手一样命令辅祭们,让他们像安排桨手一样仔细而有序地给弟兄们分配位置。先是要让建筑像一艘船那样成为长方形,朝向东方,两边的门廊也都向东,在中间要设立主教的祭坛,在祭坛的两边要有神父坐着,敏捷而穿着轻便的辅祭站着,就像水手和监督员监督着在船两边的桨手一样;按照他们的命令在建筑的另一部分让人们安静端庄地坐下来,而妇女要单独坐下来,让她们遵守安静。 

圣彼得巴西利卡。重建。 4世纪罗马。

教堂也像一艘船,有它的船头(东面的龛)和船尾(西面)。船的象征意义在后来的圆顶教堂中得到了保留和发展,球形的圆顶象征着被风吹起的帆。然而,巴西利卡的比例更符合船舶的形象和直线运动的理念。在圆顶教堂建筑形式中,特别是壁画的设置,都再现了圆形运动的理念:观众的视线并不是往前看向祭坛,而是从一个圣像到另一个圣像的圆形移动。
 在《使徒行传》中提到的圣殿朝向东方,是一个古老的基督教传统。根据大马士革的约翰说,"我们向东方敬拜不是随意或偶然的",主要是因为上帝就是圣光(见:约翰一书1:5),而基督在圣经中被称为公义的太阳(见:玛拉基书4:2)和东方(路加福音1:78)。此外,伊甸园曾种在东方(见:创2:8);摩西的会幕中的幔子和祭台朝东;所罗门圣殿中主的门在东方。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主看着西方,我们通过仰望他来敬拜是面朝东方。当耶稣升天时,他朝着东方升起(见:使徒行传1:11),在他第二次来临时,他将从东方出现(见:马太福音24:27)。"因此,"大马士革的约翰总结说,"当我们等待他回来时,我们向东方鞠躬。这也是使徒们不成文的圣传。因为他们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向我们传达了许多信息。
 朝向东方的特点赋予了圣殿和在其中进行的事主圣礼以末世论的意义。根据P.Evdokimov的说法,“任何方向正确的祷告都是一种期待,因此其本质是末世论的......。朝东的祈祷方向,是基督徒的特点,与犹太人朝向耶路撒冷和穆斯林朝向麦加的方向不同。当一个人进入圣殿时,他就走上了救赎之路,去往了圣徒的居所,通向了永生的国度,在那里有不落的太阳照耀”。
 巴西利卡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在第四和第五世纪的基督教教堂建设中一直都占主导地位。在西方基督教建筑中,长方形的巴西利卡作为基本的建筑形式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得以延续。在东方,从六世纪开始,圆顶建筑得到了发展,形成了新型的圣殿—圆顶巴西利卡。这种类型在六世纪至九世纪的基督教东方的圣殿建筑中占主导地位,是十字圆顶圣殿的前身。与四世纪的巴西利卡相比,六世纪及后来的圆顶巴西利卡代表了教堂建筑发展的一个新步骤。圆顶巴西利卡的建筑形式强调了教堂空间的神圣性,并以其极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和谐性而著称。

 塞萨洛尼基的索菲亚大教堂。圆顶巴西利卡,8世纪

在第四和第八世纪发展起来的拜占庭圣殿由三部分组成--祭坛、圣殿和门廊。在有三个厅堂的圣殿中,祭坛占据了中央大厅的东部,而祭品桌放在北部厅堂,而南部厅堂可以被用作祭衣房。通常情况下,祭衣房是一个独立于教堂的房间,或者是一个专门的外围建筑。
 在早期的拜占庭教堂中,祭坛与圣殿之间有一道屏障,这道屏障要么是由雕刻的石板组成的低矮护墙,要么是由几根柱子组成的柱廊,柱子顶部上有一个宽大的长方形楣板。基督和圣徒的形象被放置在这板上。与后来的圣像壁不同,祭坛屏障上没有圣像,祭坛的空间仍然完全开放,供信徒们观看。祭坛屏障通常是一个U型,除了中央立面,它还有两个侧面立面。祭坛的入口位于中央立面的中间,是开放式的,没有门。

圣玛丽亚 -阿孙塔 巴西利卡,托尔切洛。有圣徒图像的顶部上长方形楣板。祭坛屏障。

查士丁尼皇帝带着圣索菲亚大教堂模型站在圣母前
马赛克。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君士坦丁堡

在教堂的中间(特别是在规模较大的教堂和主教大教堂)有一个诵经台,一个供读者使用的高起的地方。慕道者的礼仪就是在诵经台上进行的,还包括读经和讲道。

讲坛。拉文纳大教堂。6世纪的

许多拜占庭圣殿的墙壁上都有丰富的镶嵌或以神圣的图画做装饰。大理石和马赛克镶嵌的结合是拜占庭教堂的典型特征。马赛克主要覆盖了内部的上层部分,主要是弧形表面—穹顶、穹顶下的空间、拱门和拱顶。墙壁的直面是用大理石铺成的。后期的特点是马赛克和壁画(湿石膏上的绘画)的结合。

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君士坦丁堡。 6世纪

拜占庭式圆顶巴西利卡的经典中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该教堂由查士丁尼皇帝于537年根据建筑师特拉利乌斯-安菲米亚和米利都-伊西多尔的设计建造。教堂的高度为55.6米。其主要空间是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大小为77x71.7米,分为三个纵向的厅堂。中央厅的顶部是一个直径31.5米的半球形圆顶,纵向的侧厅被墙壁隔开,墙壁顶部有拱形结构。圣殿的拱顶由许多柱廊支撑。侧厅比中央大殿要低得多,但它们被分为两层(上层是为妇女准备的)。侧厅和门廊是由一系列拱廊r. enfilade)组成的。
 圣殿的穹顶系统是建筑工艺的真正杰作。建造如此规模的建筑,并在其顶部加盖一个没有明显支撑的巨大穹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建筑师们没有增加墙壁的厚度来支撑巨大的主穹顶,而是发明了一个半穹顶的系统。两个半穹顶分别与主穹顶的东部和西部相邻;还有两个较小的半穹顶与每个半穹顶相邻。支撑主穹顶的任务由许多拱门和拱顶来完成。因此,穹顶的巨大压力("支柱")被分散和抑制。给人的感觉是,穹顶仿佛悬在空中。这种感觉是由位于穹顶底部许多密集的拱形窗户而得到加强,光束从这些窗户射向圣殿的内部。

圣索菲亚教堂是当时的建筑奇迹,其设计规模和独创性至今仍让人惊叹。凯撒利亚的普罗科皮乌斯(6世纪)是这样描述的。 这座圣殿是一个奇观--对那些看着它的人来说似乎很特别,对那些听说它的人来说--绝对不可思议。它高耸入云,就像一艘船在高高的海浪上,它在其它周围的建筑中脱颖而出,仿佛俯视着城市的其它部分。它的长度和宽度是如此协调和谐,以至于对于它的长宽无法挑剔。难以言喻的美丽使其闻名。华丽的装饰品和谐大小让它备受赞誉;它比通常类似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更加雄伟,所有的部位都能接受到阳光而明亮,这样一个巨大的建筑和谐程度超出人们的期望,因此,它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也没有任何不足。圣殿也好似不是由太阳从外部照亮的,而在这里充满大量的光像是自內而发。巨大的球状穹顶安放在这个圆形的建筑上,使其格外美丽。由于穹顶结构的轻盈,让它似乎不是安放在一个坚实的建筑上,而是像一个从天而降的金色半球覆盖了这个地方。所有这些,在高处非常巧妙地连接在一起,相互配合,就像悬停在空中,只倚靠在离其最近的地方,但作为一个整体,它代表了整个受造物显著的和谐的整体性。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内部

圣索菲亚圣殿的内部装饰与其建筑形式一样令人印象深刻。圣殿的柱子是由各种色调的大理石和斑岩制成的,柱子的柱头都有精美的雕刻装饰。圣殿的所有墙壁上都镶嵌着丰富的大理石或覆盖着以金色为主导地位的马赛克。关于圣索菲亚圣殿最初马赛克的主题,我们只能很粗略地判断,因为圣像破坏者破坏了许多最初的马赛克图像。圣索菲亚圣殿的马赛克是在后圣像破坏时代(九至十二世纪)重新制作的,在1453年圣殿变成清真寺后,大部分又被土耳其人摧毁。只有一些被厚厚石膏层覆盖的马赛克图像幸存下来,并在十九世纪被揭开。
 圣索菲亚圣殿的祭坛屏障是一个柱廊,有U形楣板,由柱子支撑。楣板的长度包括侧面的长度超过30米,在楣板上有奖章形式的基督、圣母和圣徒形象。

从祭坛的入口东西方向的中间有一个柱廊,通向诵经台。诵经台矗立在圣殿的中间,其高出地面几米,因此在相当远的地方就能听到读者或传教士的声音。诵经台是一座宏伟的大理石建筑,上面镶嵌着宝石。根据拜占庭诗人保罗-西伦提斯(6世纪)的说法,"在巨大的圣殿中,你可以看到一个高高的诵经台,由大理石组成,上面镶嵌着石头和艺术的饰物,就像一座岛屿在大海的波涛中升起,装饰着穗子和葡萄叶、鲜花盛开的草地和树木茂盛的山丘。"祭台上耸立另一个杰出的艺术品--Ciborium(帐幕)。保罗-西伦提斯称其为 "圣塔",它好像从祭台的上方升起到空中,从上面以它四面拱顶垂落在银的柱子。拱顶上拔起锥型的八面顶也全是用银覆盖的。在锥顶上,安放了一个百合花形状的碗,里面有一个银苹果,苹果上面有一个十字架。柱子之间有四个华丽的帘幕,上面放着灯。银制的帐幕用大量的黄金和宝石进行了装饰。

谈到圣索非亚圣殿的内部陈设,凯撒利亚的普罗科皮乌斯毫不掩饰的赞叹其丰富性和多样性。
 铺着纯金的天花板,富丽堂皇;争奇斗艳,其光芒超过了宝石的光彩......。谁能数尽装饰圣殿的柱子和大理石的辉煌?你会以为自己是在一个布满鲜花的繁茂草地上。的确,如何能不对它们丰富的色彩感到惊诧,从鲜艳的紫色到翡翠绿色,还有些呈现出红色,有些则是像太阳一样闪闪发光的白色;有些则同时具有多种颜色,显得五颜六色,仿佛大自然是它们的画家。每当有人进入这座圣殿祈祷时,他就会立刻感到,这不是靠人的力量或艺术所能完成的,而是靠上帝的旨意造就的。

圣索菲亚圣殿被设想为基督教理解的旧约中的三个宗教场所--会幕、耶路撒冷圣殿和以西结书第40-47章中描述的圣殿。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内部

圣索菲亚圣殿和会幕之间的联系相当明显,就如同七十士译本中所描述的那样,尤其是圣索菲亚圣殿的南北两侧各有20根柱子,这与会幕庭院的柱子数量完全相符。在圣殿的西墙(又称门廊的东墙)有九个入口,这与会幕东墙的十根柱子之间的开口数量相对应(艺术研究者将这面墙比作帷幕,它将会幕院子与外面隔开)。圣索菲亚圣殿的中央空间有四根巨大的柱子与其上面支撑的穹顶被视为带有四根柱子和幔子的至圣所的放大版。耸立在祭台之上有四根柱子的帐幕也象征着至圣所。

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耶路撒冷圣殿之间的联系也同样明显。据传说,查士丁尼在进入新建的圣殿时说。“我已经超过了你,所罗门”。在拜占庭人的眼中,这座圣殿的意义与犹太人眼中被摧毁前的所罗门圣殿相同。圣索菲亚圣殿的总体建筑规划也强调了与耶路撒冷圣殿的联系。门前有一个宽敞的院子,有一个喷泉(类似于耶路撒冷圣殿的外院)。圣殿的内部空间分为祭坛(类似于 "至圣所")、圣殿本身(类似于圣所)和门廊(类似于祭司的院子)。

圣索菲亚圣殿与东方基督教形成的圣殿概念有关,它是上帝特别存在的地方,是 "上帝的家"。圣索菲亚教堂是献给基督的,它的祝圣仪式是在12月24日,即基督诞生的前夕进行的。在基督教传统中,《所罗门箴言》和《所罗门智慧书》中提到的索菲亚,即上帝的智慧,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基督。拜占庭人特别被这句话所吸引:智慧建造了自己的房子,凿出了它的七根柱子,宰了祭品,酿造了自己的酒,准备了满桌子的饭,派了自己的仆人从城市的高处宣布:谁是愚蠢的,到这里来吧!"。他对愚蠢的人说:"来吧,吃我的饼,喝我酿的红酒"(箴言9:1-5)。这些话被认为是对圣餐的象征性描述,同时也是对进行圣餐仪式的圣殿的描述。圣索菲亚圣殿被看作是上帝的智慧亲自建造的房子,基督亲自邀请那些相信他的人吃他的身体和血。
 圣索菲亚圣殿的建造也促进了圣殿作为宇宙形象的发展,其中穹顶代表天穹,整个空间象征着有人居住的宇宙--可见和不可见的世界。圣殿和宇宙之间的联系植根于将宇宙视为一个完整的礼仪机体的特点,这种认识早在《旧约》中就有。在诗篇中,宇宙被表现为一个充满有生命和无生命存在物的空间,这些存在物以各自的方式向创造者献上赞美。
 诸天宣扬上帝的荣耀,大地宣扬上帝之手的作为(诗篇18:2)。

你们要从天上赞美主,在高处赞美祂。赞美祂,祂的众使者,赞美祂,祂的诸军。赞美祂,太阳和月亮,赞美祂,所有光明的星辰。赞美祂,天上的天和天上面的水......地上的所有都当赞美主,巨大的鱼和所有的深渊,火和冰雹,雪和雾,成就他命令的暴风,山和所有的丘陵,结果子的树木和所有的雪松,野兽和所有的牲畜,爬行动物和飞鸟(诗篇148:1-4,7-10)。

圣殿被认为是天与地、天使与人的聚会场所,他们共同参与礼拜,荣耀主--天地的创造者;这个地方将所有的人--包括礼拜时在场的人和不在场的人,包括在世的和已故的,都联合起来为上帝祈祷和侍立。圣殿的结构分为几个部分,象征着宇宙的等级结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统一。宣信者马克西姆斯成德者谈到了这一点:

上帝的神圣教会是整个世界的形象和代表,由有形的和无形的存在物组成......。如果我们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考虑教会的教堂,它作为一个整体的建筑,由于其各部分的特殊用途而有所区别,并被分为一个只有为祭司和神父准备的地方,我们称之为祭坛,以及一个可供所有信徒进入的地方,我们称之为圣殿。但是,另一方面,它在本质上仍然是统一的整体。当教堂两部分之间存在相互关系时,每一部分还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圣殿在某种情况下也是祭坛,因为当圣礼达到到最高点时,它就被祝圣了。反之,祭坛是圣殿,因为圣殿拥有祭坛作为其奥秘的起源。那么,教堂无论是在祭坛还是在圣殿,都是一体的......。上帝的神圣教会也是一个感性世界本身的象征,因为其中的祭坛就像天堂,而在世间能感受到其美好。

在由圣殿和祭坛组成的教堂结构中,可以看到宇宙的等级结构的迹象(实际上,正如我们所说的,圣殿由三部分组成--祭坛、圣殿和门廊,但圣马克西姆斯将圣殿和门廊解释为一个整体)。然而,当考虑到拜占庭圣殿内部绘画布置的方案时,圣殿和宇宙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明显。以后,我们将用一个单独的章节来讨论这个话题。现在我们只指出,拜占庭圣殿的内部空间,因为马赛克、壁画和其他神圣的图像,是以再现多样性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的方式而组织的。因此,神圣的图像使圣殿的空间在精神上达到了饱和:它们表现了理想的世界,这理想的世界是宇宙被创造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