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与邪欲抗战

现代正教平信徒是否需要苦修?

于古罗斯时代,最受大家喜爱的读物乃《向善录》1,圣天梯约翰2所著之《天梯》3,以及其他有益于灵魂之书籍。遗憾的是,现代的基督徒已甚少阅读此类伟大的书籍。可惜了!因我们经常在忏悔时提出的疑问,皆可自上述书籍中寻获解答:
“神父,如何才能不动怒?”、“神父啊,如何才能克服沮丧和懒惰?”、“该如何与亲友相处?”、“为何我们总是重复所犯过的罪?”每位神父总会听见此类问题。事实上,这些疑问确实有解——答案乃于神学的“苦修学”——亦称“克修学”——之中。

“苦修”阐释了何谓邪欲,何谓罪,我们应如何克胜它们,如何获得灵魂的安和,又应如何获保我们对上帝与亲友近人 的爱。

一看见“苦修”一词,便不禁联想到古代的苦行者、埃及的隐修士5,以及修道院。一般而言,许多人认为苦修和克制欲念乃特属修士之义务,便想:“我们只是意志薄弱的普通人,住在尘世中,苦修之类的事与我们无关……”当然,此乃极深之误解。所有正教徒,无一例外,皆应于每日与罪之征战中,对抗欲望与恶习。保罗使徒已告诉我们:“凡属基督耶稣的人(笔者注:即所有基督徒),是已经把肉体与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加拉太书5:24)6。而一如郑重宣誓,承诺保卫祖国并歼灭敌方的士兵,基督徒乃耶稣基督之士兵,于受浸7时便已宣誓孝忠主耶稣基督,并“屏弃撒旦及所有撒旦之道”,即屏弃罪恶,而此亦意味着:必须与阻挠我们永生路途的残暴敌人抗战——他们是堕落的天使,是邪欲,是罪。基督徒应抱着赴死的决心与之抗战,这场战役是艰难的,是日日夜夜之战,有句俗语更以“安宁仅存于梦中”来形容此场战役之艰困。因此,当我们论及“正教克修”时,应将之奠基于“人类八种邪欲”与“如何对抗这些邪欲”之学说较为合适。

“克修”及“克修主义”二词源自希腊动词“ἀσκέω”(askeó),其意为:熟练并耗费心力地处理粗糙的原料,并且不断练习的过程。于古希腊的多神教时期,“克修者”一词被用于竞技士,因他们所有的时间都用于不间断的训练与练习上,他们生活极度严苛、节制。而后,“克修者”一词仅被用于恪守节制生活与力行善德之人身上。

由此可知,基督徒为使灵魂得救而做的努力,好比运动员及士兵对自身的锻炼:运动员于持续的训练中锻炼体魄与意志,而士兵则不断精进战斗技术,以时刻备战。

笔者的这本一拙作乃奠基于圣经、众苦修圣教父所留下之文献,以及笔者自身不丰的神职经验而成。为协助所有于二十一世纪在上帝照顾下生活并得救的基督徒透彻了解本书,书中将以现代为立足点,阐述正教会对各样欲念本身的研究,以及人应如何克胜欲念;同时,笔者敢于运用了实用心理学的知识,并使之符合于圣教父所著之对抗邪欲的相关学说。闭关者圣菲欧方8便曾于自身著述中引用心理分析编写将基督教义与心理学兼容并蓄的教科书。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人类的行为与思维的机制,而实用心理学则能助人戒除恶习,克胜沮丧,学习与自己和他人和睦共处;此外,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亦对属灵生活大有助益。

不幸的是,不同于物理学、数学、化学和生物学,心理学并非一门具统一学术观点之学科,大量自称为心理学的各式学门、学派充斥,而心理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杨格,以及其他如神经语言程序学9等后起流派亦被纳入了心理学的范畴之中;然而,对正教徒而言,某些心理学派是完全无法被容许的,因此必须一点一滴地了解、过滤心理学领域的知识,以去芜存菁。

在开始研究主要的邪欲种类及与其抗战的方法之前,我们必须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是为了什么而与自身的罪及邪情欲念抗战?”笔者不久前曾听闻一位任教于莫斯科神学院的正教神学教授谈及此议题,该教授乃为著名的神学家(在此便略过其名不提,因笔者对他极其尊敬,他曾为笔者的教授,然而,我们在论及上述议题时,于根本上意见互左)。该位教授道:“圣礼仪、祷告与斋戒好比建造房楼之鹰架,而这栋欲建之楼即为救恩10 ;这鹰架并非救恩的最终目的,亦非基督徒生活的意义,它们仅为获得救恩的方法。基督徒生活之目标乃为‘摆脱邪欲’。”笔者之所以不认同此论点,乃因“摆脱邪情欲念”并非基督徒生活的最终目标,关于此点,萨罗夫的圣赛拉芬11道:“你要获得并保全灵魂的安和,如此,在你身旁数以千计的人也将得救。”意即:基督徒的生命目标乃在“获得并保全对上帝和对他人的爱”。主耶稣基督仅亲自言及两条诫命,而所有律法和先知书皆奠基于此二诫命上:“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并且“要爱邻12如己”(马太福音 22:37-39)。耶稣基督并未道它们仅为其他十条诫命中的两条,却道:“这两条诫命是一切律法和先知书的总纲。”(马太福音 22:40)。上述两条诫命——爱之诫命——乃最为重要的诫命,而基督徒的生命目标与意义乃在于实现此二诫命。一如祷告、圣礼仪和斋戒,“摆脱邪情欲念”仅为获得救恩的方法,假若其为基督徒生命之目标,则我们也与追寻涅槃13的佛教徒相去不远了。

然而,当人受邪欲掌控时,他便无法实现上述两条诫命,因一屈从邪欲、屈从罪之人所爱的,只有自己和其自身之邪欲。难道虚荣骄傲之人能爱上帝?能爱他人?难道深陷沮丧与暴怒之人或恋财之人能做到?答案不言自明。

效力于邪欲和罪致使基督徒无法履行新约中最重要也最关键的诫命——爱之诫命。


1 译注:《向善录》,Добротолюбие, The Philokalia。此书集结公元四至十五世纪之正教属灵著述,作者为多位正教静默派(исихазм, hesychasm)的圣教父与苦修士,故该书于正教的沈默静修上多有着墨。
2 译注:圣天梯约翰,св. Иоанн Лествичник St. John of the Ladder。约翰亦有译约安、若望。
3 译注:《天梯》,Лествица, The Ladder of Divine Ascent。此书由圣天梯约翰所著,成书于公元六世纪,内容描述修士通往天堂之路——灵魂得救之路——以及其为灵魂之得救所应付出的努力,与所须克服的困难。
4 译注:近人,ближний。指一个人在生活当中可接触到的人。“近人”一词在中文里原指“才识短浅之人”、“关系密切之人”或“近代人”;然而,教会与圣经语言中的“近人” 意为“近的”,即“离自己近的”之意,一个人在生活中可接触到的所有人皆属“近人”。
5 译注:此处提及埃及的隐修士,乃因埃及沙漠为正教修士生活的起源地。
6 译注:本书所有圣经中译字句皆引用自“新标点和合本,神版(CUNP-神)”之译文。然而,若对照圣经原文,不难发现,现有圣经中译本往往与圣经原文有所出入,在此附上圣经原文对照网站,以助读者研究经文:https://biblehub.com/interlinear/。
7 译注:受浸,креститься。此字为反身动词,最常见的中文翻译为“受洗”,然根据福音书希腊原文,“βαπτίζω”(baptizó)意为“浸”(to dip, sink),而非“洗”。“浸”可作动词或名词用,“受浸”则表被动或反身。
8 译注:闭关者圣菲欧方,святитель Феофан Затворник St. Theophan the Recluse。
9 译注:神经语言程序学,又译神经语言规划、身心语言程序学,нейро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ое программирование (НЛП)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
10 译注:获得救恩,或译得救,спасаться/спастись。指灵魂得救。
11 译注:萨罗夫的圣赛拉芬,преподобный Серафим Саровский St. Seraphim of Sarov。
12 译注:此处的“邻”即文中多次提及的“近人”,见第四条注解。
13 译注:涅槃,佛教语,梵语音译。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欲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参考资料来源:《汉语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