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阅读

基督教和“实用宗教”

堕落的人趋向于为自己只图实利的目标而使用宗教。所有由人成立的宗教具有许多共同点:它们通常都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与上帝的交易关系。多神教就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魔法就为之服务。

基督教和“实用宗教”

堕落的人趋向于为自己只图实利的目标而使用宗教。所有由人成立的宗教具有许多共同点:它们通常都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与上帝的交易关系。多神教就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魔法就为之服务。

启示的宗教和其他宗教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宗教?

宗教——这是存在于人内的某种感觉,感觉到存在着某种比他自己更高更大的东西,这个更高更大的东西决定着他的生命,与之有着可能的联系。但这种感觉不同的人程度不一样。

释疑

  1. 耶稣去过印度吗?
  2. 宗教有可能是有毒的吗?
  3. 不同宗教中的拯救
  4. 基督教借用了许多非基督教的内容吗?

扩展阅读

世界宗教什么是不同的,什么是相同的?

趣闻

宣信什么样的宗教是无区别的吗?

如果在不同宗教和哲学学说里人们被开启如此的多,可不可以这样说,从认识真理的角度来说它们具有相同价值?当然啦,属于不同宗教团体的人也可以只寻找好处和令人满足的地方。但如果是真正的寻找,难道是因为他宣认了“不正确”的宗教,上帝就不回应他吗?
是又不是。上帝确实在回应所有在寻找祂的人。但并不是所有宗教,哪怕是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灵性内容,能在同样程度上珍惜他们所具有的。例如,与其他民族相比,古代的希腊人,波斯人和埃及人接近了唯一上帝的概念。但在埃及写到唯一上帝的那些哲学家,认为祂对人漠不关心,所以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关于人类社会的思考上。拜火教的创始人波斯的圣师查拉图斯特拉,宣认了唯一的上帝,但是不能解释邪恶的特性,说其具有独立于上帝的起源。埃及的法老智者埃赫纳通也认为世界的创造者是唯一的,但他想要解释这个唯一的上帝,除非将之等同于他自己。所以这三个民族关于唯一上帝即天上的父的概念未得到应有的位置,未能满足人的需要,未带来“自己时代的果实”(玛12:41)。在其他宗教社会里发生了许多类似的过程。它们都在不同的时间产生了义人,他们寻找上帝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找到了祂;但他们寻找的成果并没有成为他们所属传统的主要内容。同时上帝也不是那种既可以使用也可以暂时搁置的理论概念。圣经是这样讲祂的:“只有主上帝是真的;是生活的上帝,永远的上帝”(耶10:10)。上帝不仅仅是世界和人的创造者。祂的形像在我们每一个人中。所以关于上帝的真理——这同时又是对于我们人类主要问题的答案:我们是什么?

人们在寻找什么?

“上帝于是按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按上帝的肖像造了人”(创1:27)。圣经的这些话讲了关于人的许多内容。这确认了人类的基本统一,是文化、民族、政治和宗教界限无法破坏的。
它们指出了人对真理、和谐和幸福折磨人心的不可满足愿望的起因。上个世纪的印度哲学家马哈特马·甘地写到:“有许多关于上帝的定义,是因为祂的表现是无穷的。它们使我充满惊奇,虔诚得战抖,有时使我惊讶。但我只不过是敬拜作为真理的上帝。我还未找到祂,但在寻找。在这种寻找中我做好牺牲对于我来说最珍贵东西的准备。如果需要的话,我将献出生命”。
就像在圣经中所讲的,上帝“愿所有人都得救,并得以认识真理”(弟前2:4),祂从来没有忽略那些对于真理的渴求。尽管人们并不一直明白他们到底想要什么,尽管他们会迷失,他们可能对自己寻找的结果有不正确的想象——但上帝一直准备好在他们面前开启自己,但开启的程度是不影响人类选择的自由。当然啦,上帝会以令人惊奇的力量呈现自己,摧毁所有怀疑,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给予智慧和感觉。但在这种情况下,人的选择是真正自由的吗?这些表现对于他来说不是一种来自内部的锁链吗?被不可抗力所折损的人还能保持自我吗?由于这个原因上帝允许“小麦和莠子”一起长在人类寻找上帝的田里。无论上帝怎么愿意给予祂所爱的人以幸福,但开始祂就清楚:不能强加幸福于人。

什么是真理?

“真理”一词,在历史上可能是被反复推敲的词汇之一,能与之相比的一词可能就是“爱”了。在争论什么是真理时多少可怕的事情已发生!在开始讲真理之前,重要的是明白这个语汇的含义,哲学家和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将之定义为 “知识与现实的东西一致或者是与之相符”。
问题在于,人的认识能力并不等于知识。除此以外我们还有感觉和直觉。在这三个工具的借助之下我们认识周围的存在,但想要表达我们所认识的,我们必须将感觉和直觉的经验“转化”成理智的认识。所以在讲到某些处在我们理智知识以外的东西时,我们需要使用对比的方法。但任何对比都会导致“内容的丢失”,会导致最初的意识被歪曲。在所有的历史进程中人们清楚这一点。中国的哲学家老子讲:“当说出真理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与真理的最初联系”。“讲出的思想是谎言”——俄罗斯诗人费多尔·秋特切夫这样简洁地讲。
但人们仍然能够交换经验,其中包括直觉的灵性的经验。圣咏和印度教赞歌(Ригведы)继续使人们感动,哪怕是它们已存在了几千年,这种事实证明了在灵性方面人们不是独立的被隔开的。尽管我们的智慧不可以承载,而语言无法表达那些属于灵性领域的东西,我们却能思索其中一部分并在某些形式里表达出给我们开启的。

真理在哪个宗教里?

在任何时间任何民族中都有人,把对于真理的爱放在高于舒服的位置上,不仅仅是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包括灵性生活中。这些智者和和真理追寻者不仅仅追求认识界限外的内容,且还愿意与人分享他们获得的恍然大悟的道理,因为他们明白,他们周围的人没有这些知识,就很痛苦。
人类灵性的寻求是困难的,但不是无用的。如果有能够内心不受奴役而接受点滴真理的那些人,上帝就会给他们开启自己。早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就意识到,人里面不是所有东西都会随着人体的死亡而熄灭。古印度的智者教导过,人所作的恶事和善事都会影响他死后的命运。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认为,周围的世界是具有高级智慧印记的。被称为佛陀的王子乔答摩的讲道,初次给了人们希望,获得拯救是可能的,就说可以摆脱恐惧和折磨。有些古希腊的哲学家推翻了大量的民间迷信以后,得出的想法是上帝是唯一的。最后,给犹太民族的先知们开启自己的上帝不仅仅是造物主和世界命运的君王,又作为爱自己的孩子并为他们反馈的爱而感到开心的父。
人类灵性的寻找不像一直胜利地向前行走的技术进步。宗教的历史有退化阶段,有野蛮阶段,有失去已被开启内容的阶段。
在不同的时期,“莠子”似乎完全打败了“麦子”。与其说是由于智慧的迷失,不如其说是由于心的迷茫,道德的感觉受到了破坏的原因。“世人却爱黑暗胜过光明”(若3:19)——福音书中这样讲。二十世纪的俄罗斯神学家大司祭亚历山大·什梅曼是这样评论这些话的:“这意味着爱上了,因为这不是不知道,这是一种选择,就是爱的行动”。籍着信仰和意识形态之名,人们走向犯罪,流血,采取了不可想象的残酷行为。那些有价值的,给不同民族灵性领袖开启的一切被埋入了原始的恐惧和迷信的密室里了。哀哉,所有这些不仅仅是在多神教世界里存在和发展。黑暗甚至出现在上帝最为清晰地给人们开启自己的地方——在旧约的团体里及基督教会里……所以可以讲,在每个宗教里都有真理的萌芽和种子,但它们的成长却是不一样的。有些地方寻找真理的人“体力越行越有”(咏83:8),但同时在其他一些地方微弱的真理萌芽,尽管不是完全消失,但是埋在一大堆的邪恶,恐惧和谎言之下。

学习

Ригведа
神秘剧(мистерия
实用宗教性(общерелигиозност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