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阅读

上帝需要我们的祈祷吗?

孩子没有什么可以给予的,他只是要父母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和资源。但是他也是被需要的,甚至是对于有爱的父母是所必须的,当父母与他们交谈的时候,他们觉得很开心。

什么样的祈祷文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祈祷文是——“我们在天上的父”,这是基督亲自教给门徒们的祈祷文,所以被称为主祷文。

教会中什么样的事奉礼仪是最重要的?

教会里最重要的事奉上帝礼仪是圣体血礼仪,其中主要部分是感恩祭——这是教会的核心奥秘。早在旧约年代,人在犯了罪孽后,就应该拿自己羊群中的羊羔献祭。

什么是事主礼仪?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看到过事奉上帝礼仪是什么样的:信徒们在神职的带领下结中在一起进行共同祈祷,通常是在教堂里。事奉上帝礼仪首先这是指为了基督而集中在一起举行集体祈祷。

释疑

  1. 如何相信上帝可以同时听到对祂的成百上千万的祈祷?
  2. 需要用心来信仰,而不是头脑思考?

扩展阅读

圣像中的手势

趣闻

作为祈祷象征的蜡烛

 任何一个正教教堂里我们都看到无数燃烧着的蜡烛,人们进入教堂后给予不同的圣象献上蜡烛。这也是祈祷和敬拜上帝的一种形式。在基督教传统里祈祷可以用语言来表示,也可以用不同的象征性的行动来表示,从这一方面来说整个教堂的空间都充满着神学的象征物,每个细节都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着我们的信仰。
 灯在旧约的上帝事奉礼仪中就是一个重要的必需品,上帝统领的象征。就像圣咏里所讲的,“你的语言是我步履前的灵灯,是我路途上的光明”(咏108:105)。在新约中灯和闪烁的蜡烛象征着基督,因为祂讲过:“我是世界的光,跟随我的,决不会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若8:12)。
 蜡烛的燃烧,给别人带来光,并指出了所有基督徒应当模仿的主上帝牺牲自我的事工。而其柔软的蜡象征着灵魂在上帝恩赐面前的易塑造性。
 而蜡烛的火苗象征着直到上帝至圣台的祈祷。

祈祷试验

有些人尝试“科学地”测定祈祷的有效性,分出了一组病人并给他们祈祷,而另一个观察组是患同样病的人,但无论如何不给他们祈祷,以免破坏图景。
 有时候会确认,这种试验证明了祈祷的有效性,有时候,又不会,但不得不承认这种试验绝不可信。要知道祈祷是个人的请求,就好像请求朋友帮助。你不能对朋友进行试验,否则你会很快失去之。如果祈祷是为了统计祈祷的“有效性”,——那这完全不是祈祷。不能来测试上帝。
 当你向某个亲近的人请求什么东西时,你不仅仅是想得到某个东西,你还要保持对你来说重要的私人关系。准备依赖某个人,信任他,且自己对他的请求有回应——这是友谊重要的一部分。与上帝也是一样的:我们与祂的友谊体现在告诉祂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状况,所有的愿望,需求和恐惧这一点,并尽量搞明白在这种情况下祂的旨意是什么。上帝在回应我们的祈求时可以赐予治愈(有时会如此),但如果,这对于我们灵性的成长和永恒的拯救有需要的话,祂可能继续让我们患病。

一定要去教堂吗? 可以在家中和“在心中”信仰吗?

 设想一下,我患了重病,而同时相信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伊万·彼得若维奇可以治好我。但我坐在家中,不去看这个医生,不接受他的治疗甚至不感兴趣治疗是什么具体内容。那么我这种信心可以治好我吗?显而易见是不可能的。为了能让我对医生的信任给我能带来实际的益处,它应体现在某种实际行动中,我应当去接受诊疗,听取关于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建议并遵守之。
 这样我们对于上帝的信仰也是没有什么用的,如果我们不在我们的行为中体现出来,并不听从祂向我们所训导的。而祂教导我们要处在与祂教会的交流中。就像基督最爱的那个使徒若望所写的,如果我们与上帝的交流是真正的,那就会导致与别的信徒的交流:“我们将所见所闻的传报给你们,为使你们也同我们相通;原来我们是同父和祂的子耶稣基督相通的”(若一1:3)。如果上帝基督成了我们的父,我们成了大家庭里的成员——我们有兄弟姐妹,他们也都为祂所接纳的就像我们一样。祂教导我们要在一起举行集体祈祷,进行祂制定的圣奥秘礼,并接受在上帝之言中的教导。如果我们不做这些,那我们还在路上,在通向圣经里所说之信仰的路上。

祈祷与咒语有什么区别?

尽管在咒语中可以使用蜡烛和其他教堂物品并念出教会祈祷语中的片段,但这无论如何不是祈祷,而且对于信徒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行为。魔法师(巫师和巫婆)声称可以操控超自然的力量(事物),使它们臣服于自己,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而使用它们。所以设想结果是在他手中掌控的魔法师,可以就这种结果讨价还价的,“然后提供魔法服务”。这对于祈祷的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祈祷结果不在他的手上掌控。他手里没有可供他按的开关。他只是请求所呼唤的祂。魔法是对超自然力量操控的尝试;而祈祷是向上帝温驯的请求。

祈祷和冥思有何区别?

从祈祷的某些方面来看,有点像冥思。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冥思,但它们都具有一些共性。例如,佛教的僧人拨弄着念珠,可以重复着这句:“哦马里马里哄(这句话通常被翻译成:哦!莲花之珠!)”;正教的修士,同样是拨弄着念珠重复:“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怜悯我罪人”。但在冥想中没有在祈祷中很明显的东西:私人的请求。佛教徒祈祷时并不将莲上之珠作为位格。这种实操有另外一个目的:冥想的人努力使自己进入一个状态;而祈祷的人是让自己请求另外的位格,在等祂的回复。

学习

“我们在天上的父”